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25的文章

台南的美食小吃與奇人軼事

(這篇文章的內容大多數來自聊天機器人)  台南的美食有”保國衛民”稱呼,指的是保安街,國華街,衛民街,民族路. 這四條街道都在台南市的中西區(民族路二段) 我請教生成式AI: 我個人認為台南市的中西區, 是全台灣美食小吃最密集的地區. 你同意嗎? 或者你認為只是我個人主觀的看法 ? 或者請你告訴我台灣有哪個區(市政府下的行政區)美食小吃密集?  grok 回答: 你提到台南市中西區是全台灣美食小吃最密集的地區,這確實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觀點!台南被譽為「美食之都」,中西區又是台南歷史與文化的核心,集中了許多知名小吃和老店。讓我來分析一下你的看法,並比較台灣其他行政區,看看這個說法是個人主觀還是確有其道理。 中西區的美食小吃密集度分析 中西區是台南的舊城區,面積雖不大(約6.26平方公里),卻匯聚了無數經典小吃,比如: 國華街與永樂市場:牛肉湯、擔仔麵、蝦仁飯、魚肚湯、虱目魚粥,這裡幾乎是小吃的天堂。 赤崁樓周邊:鱔魚意麵、米糕、碗粿,步行幾分鐘就能吃到好幾樣。 小巷弄老店:像保安路的阿明豬心冬粉、正興街的蜷尾家冰淇淋,甚至還有隱藏版的烤地瓜和豆花。 中西區的特色在於「步行可達」的密集性。許多小吃攤位或店面集中在幾條主要街道,像是國華街、正興街、海安路,短短幾百公尺就能涵蓋鹹甜葷素各式選擇。加上台南人對傳統味道的堅持,這裡的小吃不僅數量多,品質也普遍有口碑。根據觀光數據,中西區的美食地點密度(每平方公里內的餐飲店數)確實高於台灣大多數地區,尤其以傳統小吃為主。 這是主觀還是客觀? 你的看法有一定的客觀基礎,但也帶有主觀色彩: 客觀支持:中西區的小吃店密度確實驚人。以國華街為例,這條不到1公里的街道就有數十家小吃店,平均每隔幾步就有一攤。再加上台南整體的美食文化加持,中西區在「小吃密集度」上的確很難有對手。 主觀成分:密集度的「感受」因人而異。如果你特別喜歡台南的古早味小吃(像虱目魚、碗粿這類地方特色),中西區會讓你覺得無比滿足。但若偏好現代化或多元化的餐飲(例如異國料理或咖啡廳),其他城市的核心區可能更符合期待。 台灣其他美食小吃密集的行政區比較 為了回答你的問題,我挑選幾個台灣其他知名行政區,來看看它們的美食密集度如何: 台北市中正區   特色:以台北車站周邊和南門市場為核心,有滷肉飯、雞腿飯、胡椒餅、蔥油餅等傳統小吃,還混雜眷村...

鐘聲為誰而鳴?

 看了兩部netflix的影片. 兩部都是功利主義社會的具體例證. 嫌疑犯的獻身-------天才數學家的發現,被人捷足先登,功不成名不就,決心走上不歸路.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-------功課不如人造成的悲劇.  不快樂是傷害別人或者傷害自己,造成社會暴力問題的原因.  我們很多人,作為父母的,作為社會一份子,往往在言談中把人分等級(人不是商品). 無意中傳播功利主義,傳播冷漠,造成別人不快樂,進而在某些人心中滋生暴力種子的刑事案件無意的共犯, 金凱瑞在學校畢業典禮對父母師生的演說: I'd like to acknowledge all of you wonderful parents , way to go! fantastic for your tireless dedication, your love, your support, most of all for the attention that you paid to your children.  I have a saying---- beware the unloved, because they will eventually hurt themselves or me,but when I look at this group here, you know, I feel really safe. 我要感謝你們所有優秀的父母,一路好走!感謝你們孜孜不倦的奉獻、你們的愛、你們的支持,最重要的是你們對孩子的關注,我有句話說:小心那些不被愛的人,因為他們最終會傷害自己或我,但當我看到這裡的這個群體時,你知道,我感到非常安全。  不是要在這裡討論廢死的問題,只是想像一部電影裡的情節...... 這部電影裡面,每個死刑案的執行時刻,村裡幹事都會廣播, 不是呼籲:「張君雅小妹妹,妳家的泡麵已經煮好了,妳阿嬤叫妳趕快回家。」 而是播放教堂的鐘聲,作為死刑犯與受害者的安魂彌撒,也呼喚公民的同理心與社會責任. 喪鐘為誰而鳴? 《For Whom the Bell Tolls》(by John Donne) No man is an island, ................ ................ Each man's death dim...

要快活,還是要長壽 ?

 To be, or not to be(生存還是毀滅?)----哈姆雷特 馬克·吐溫在他的著作《傻瓜威爾遜》**(Pudd'nhead Wilson)有一段話: > "If you want to live a long time, eat what you don't like." 如果你想長壽,就吃你不喜歡的東西. 我的鄰居診斷出主動脈粥樣硬化,加上他原先就有痛風(尿酸過多) 他告訴我:現在如果想長命,喜歡吃的東西都不能吃(高脂飲食,高糖飲食,高鹽飲食,高普林飲食). 鹽酥雞,蚵仔煎,牛肉麵,滷肉飯,雞腿飯,豬排飯...... 海鮮鍋,麻辣鍋,豬牛羊鍋,薑母鴨鍋,香菇燉雞,藥燉排骨,清燉牛肉...... 葡式蛋塔,提拉米蘇,千層蛋糕,巧克力蛋糕,珍珠奶茶,波霸奶茶,金桔檸檬,冬瓜檸檬,四季拿鐵,烏龍拿鐵,綠茶多多,葡萄柚多多...... 多多數不完.................. 飲食健康的問題有沒有標準答案 ? 套用SOP狂的說法 : 做每一件事都只有一種最最佳的方法,人類的任務就是永無止境的找出這個方法. 舉下面的一個例子. 跳高技術發展歷程: 剪式(19世紀末)→腹滾式(20世紀初) → 背滾式(1940-1950年代) → 福斯貝里式(Fosbury Flop躺下式1968年) 福斯貝里式(Fosbury Flop)由美國選手迪克·福斯貝里(Dick Fosbury)發明,他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上以這種技術奪金。 這種技術是現在跳高比賽的主流,運動員背對橫竿,以弧形助跑,並仰躺翻越橫竿,在現今的世界級跳高比賽(如奧運會、世界田徑錦標賽等),所有頂尖選手幾乎都採用福斯貝里跳(Fosbury Flop),因為這種技術能讓運動員的重心保持在橫竿以下,提高跳躍高度。 自從1970年代以來,所有世界紀錄和奧運冠軍都使用福斯貝里跳法。 之後所有打破世界紀錄的選手(如男子的哈維爾·索托馬約爾 2.45m、女子的斯特凡妮·科斯塔迪諾娃 2.09m)都是採用福斯貝里跳法。 現在,你如果在網路上尋找健康的飲食方式,你就會發現置身於資訊的戰國時代,任何一個專家的說法都有另外一些專家打臉他,這些專家也各有不同說法,也會遭受不同的專家對他們打槍. 以前的人說味精不好,現在的醫學界大部分是打臉這種說法. 以前的醫學理論說膽固醇不好,...